为了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,我在1976年执意入伍参军。
整整5年过去了,我依然未能提干。
眼看就要退伍,父母的催婚信也一封接着一封。
临走前,老排长留我9天帮他训练新兵。
没想到,这9天却让我遇到了改变命运的机遇...
第一章
记得那是1976年的夏天,我刚高中毕业。
父亲希望我去县城找个工作,可我心里始终放不下从小的军人梦。
那时候,每当解放军叔叔们路过我们村,我总会忍不住多看两眼那挺拔的身姿。
「祖名,你可要想清楚啊,当兵可不是闹着玩的。」
母亲一边收拾我的行李,一边叮嘱道。
「妈,我知道的。这是我的理想。」我知道母亲是担心我吃苦,但我心意已决。
就这样,我背着简单的行囊,踏上了从军的征程。
新兵连的生活远比想象中艰苦,但我却感到无比充实。
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训练,白天烈日下负重奔跑,晚上还要站岗值勤。
王建国排长是个四十多岁的老军人,他总说我是他带过最出色的兵。
在射击场上,我经常能打出满环的好成绩;体能考核中,我也总能名列前茅。
「小李,你小子天赋不错啊!」
王排长拍着我的肩膀,「好好干,说不定能提干当军官!」
这句话让我看到了希望。
从那以后,我更加刻苦训练,就连休息时间也在翻看相关书籍,希望能够通过提干选拔。
然而事与愿违,一年又一年过去,我始终未能如愿。
眼看服役期限将至,父母的来信也越来越频繁。
「祖名啊,村里小王家的闺女都说你条件好,要不要妈帮你张罗张罗?」
「儿子,你都24了,也该考虑个人问题了...」
每每读到这样的信,我就感到一阵茫然。
5年的军旅生涯即将结束,可回去后要做什么,我心里一点谱都没有。
就在我准备退伍的前几天,王排长找到了我。
「小李,能不能帮个忙?」他神情有些严肃,「新来了一批新兵,我想让你留下来帮我带带他们。就9天,训练完你再走。」
我有些犹豫:
「排长,我这马上就要退伍了...」
「就当帮老战友最后一个忙。」
王排长拍了拍我的肩膀,「你这些年训练的经验,不传授给新同志多可惜!」
看着王排长诚恳的眼神,我点了点头。
也许这9天,能让我为军营留下最后一点贡献。
第二天一早,我就开始带着新兵们训练。
这些年轻的面孔让我想起了当年的自己,也充满了朝气和干劲。
「立正!稍息!」
我站在训练场上,声音洪亮地发出口令。
新兵们虽然动作还不够整齐,但都很认真地跟着练习。
「李班长,您打靶真的能打满环吗?」
休息时,一个小战士好奇地问道。
「那是当然!不信咱们找个时间,我给你们示范示范。」
我笑着回答。没想到这句话,竟成了改变我命运的伏笔。
第二章
训练场上的阳光依然炙热,但新兵们的精神状态却越来越好。
短短几天时间,我就看到了他们的进步。
「李班长,您这次示范打靶也太准了!」
新兵小王兴奋地说,「您是怎么练出来的?」
我笑着把枪递给他:
「没什么特别的诀窍,就是要静下心来。瞄准的时候,呼吸要均匀...」
这些年在部队积累的经验,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。
看着这些年轻人眼中的渴望,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。
王排长经常站在远处默默地看着我们训练。
有一次休息,他走过来说:
「小李,你这个带兵的水平不错啊!」
「都是跟您学的。」我擦了擦汗说道。
「要我说啊,你这几年虽然没提成干,但这带兵的本事可一点不差。」
王排长意味深长地说,「有些事啊,可能就是天意。」
我愣了一下,不太明白他的意思。
但很快,训练又开始了,我也就把这句话抛在了脑后。
那天下午,训练场上来了一群陌生的面孔。
王排长介绍说,这是县里体育部门的参观团,要来看看部队的训练情况。
「我们先示范一下射击训练。」
我组织新兵们列队,准备展示这几天的训练成果。
就在这时,我注意到参观团中有一个年轻的女教练,她专注地看着我们的一举一动。
后来我才知道,她叫张小芳,是县体校的田径教练。
「李哥,您先给大家表演一个?」
新兵们起哄道。
我笑着接过枪,做了一个简单的演示。
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,靶心正中红心。参观团里响起一片掌声。
「好身手!」
张小芳由衷地赞叹道。
那一刻,我们的目光在空中交汇,她清澈的眼神让我心里一动。
训练结束后,参观团的人都散了,只有张小芳还在场边徘徊。
她似乎想说什么,却又有些犹豫。
「小李,」王排长突然叫住我,「我听说县里要举办一场运动会,你要不要...」
就在这时,他的话被一个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。
就在我们进行日常训练时,老排长突然接到一个紧急电话,然后一脸严肃的向我走来...
原来县里的田径运动会就在明天。
可是主力运动员突发急病,根本无法参赛。
老排长眉头紧锁,这可关系到部队荣誉...
第四章
放下电话的王排长脸色凝重,他把我拉到一旁。
「祖名,有件事要麻烦你。」
他的语气少有的严肃,「明天的县运动会,咱们部队的百米和二百米短跑选手突然住院了,这可怎么办才好?」
我一时愣住了:
「排长,这...」
「我记得你在部队运动会上跑过八百米,成绩还不错。」
王排长眼中闪过一丝期待,「要不,你替咱们部队上一场?」
「可是我从来没参加过正式比赛啊。」
我有些犹豫。
「你小子别谦虚,」
王排长笑着说,「我可没忘记你前年在部队运动会上的表现。
你那身体素质,打个县级比赛绰绰有余!」
站在一旁的张小芳也开口了:
「李班长,我看你体能很好,要不要试试?我可以给你一些临时指导。」
看着王排长期待的眼神,想着这些年他对我的照顾,我咬咬牙点了头:
「好,我试试!」
当天下午,张小芳就开始给我突击训练。
她教我起跑的要领,转弯时如何保持速度,以及最后冲刺时的技巧。
「你的基础很扎实,」
她认真地说,「就是在些细节上还需要调整。比如起跑的时候,重心要往前倾...」
一旁的王排长看得连连点头:
「小李啊,你这天赋确实不错,要是早点发现就好了。」
训练一直持续到傍晚。
虽然很累,但我能感觉到自己在进步。
张小芳的指导很专业,她那认真的样子让我不由得多看了几眼。
「明天会有不少体校的领导来看比赛,」
临走时张小芳说,「你要是表现好,说不定会有新的机会。」
「什么机会?」
我有些好奇。
「到时候你就知道了。」她神秘地笑了笑。
第二天一早,我就跟着王排长来到了县体育场。
看台上已经坐了不少观众,我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。
「别紧张,就当是在训练。」
张小芳递给我一瓶水,轻声鼓励道。
在等候区,我注意到旁边有个穿着体校制服的中年人,一直在打量我。
后来我才知道,那是县体校的钱主任。
他正和其他领导小声议论着什么,不时用怀疑的眼神看我一眼。
「预赛第一组,请运动员就位!」
随着广播声响起,我深吸一口气,走向了起跑线。
弯下腰,双手撑地,我按照张小芳教的姿势做好准备。
耳边传来她的声音:「放松,按照我们练习的来!」
「砰!」随着发令枪响,我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...
第五章
预赛中,我以小组第一的成绩轻松晋级。
比赛结束后,张小芳兴奋地跑过来:
「太棒了!你的起跑反应特别快,这都是专业运动员的素质啊!」
决赛前,钱主任走到我面前,上下打量着:
「听说你是部队退伍的?没经过专业训练,可别在决赛掉链子。」
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轻视。
「钱主任,李祖名在部队就是体能尖子。」
张小芳为我解围,「您等着看吧。」
决赛的氛围更加紧张。八个人站在起跑线上,我能感觉到浑身的肌肉都绷紧了。
想起张小芳的叮嘱,我强迫自己放松下来。
「砰!」
这一次,我的起跑比预赛更快。
军营里千百次的紧急集合训练,让我的反应速度远超其他选手。
五十米,我已经领先半个身位。
七十米,对手开始追赶。
最后二十米,我听到看台上此起彼伏的加油声。
老兵的意志力在这一刻发挥了作用,我咬紧牙关,死死保持着领先优势。
「赢了!新的县纪录!」
当广播员激动地喊出这个成绩时,整个体育场都沸腾了。
王排长第一个冲过来拥抱我:
「好样的!没给咱们部队丢脸!」
张小芳也跑了过来:
「太厉害了!这个成绩,在省里都能排上号!」她的眼睛闪闪发亮。
站在领奖台上,我忽然想起了那些在训练场上挥洒的汗水。
也许正是那些看似枯燥的军营生活,为我打下了这样的基础。
颁奖仪式后,县体育局的徐局长把我叫到一边:
「小伙子,有没有兴趣来体校当教练?
我们正缺个有实战经验的短跑教练。」
我一时说不出话来,看向了王排长。
他笑着点点头:
「去吧,这可是个好机会。你退伍后正愁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呢。」
「可是...我没有专业背景啊。」
我有些忐忑。
「这个好说,」
徐局长笑道,「可以先让你去省体校进修半年。
关键是你有实战经验,又有带兵的本事,教学生准能行。」
钱主任站在一旁,脸色不太好看:
「徐局,这么重要的岗位,要不要再考虑考虑?」
「有什么好考虑的?」
徐局长摆摆手,
「人家又有成绩又有经验,再说小芳不是还可以帮着带带吗?」
张小芳红着脸点点头:「我觉得李教练很合适。」
看着她害羞的样子,我心里忽然有了一丝异样的感觉。
「那就这么定了!」
徐局长拍板道,「下周来报到。小芳,你负责帮他熟悉情况。」
回到部队的路上,王排长意味深长地说:「这9天,没白留你啊!」
第六章
从军营到体校,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不过,部队生活培养的习惯让我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。
每天早上五点半,我都是第一个到达训练场的。
「李教练,您这也太早了。」
张小芳常常是第二个到达的,「您看,连太阳都还没起床呢。」
我笑着解释:
「在部队养成的习惯,改不了了。」
她总是会给我介绍很多专业知识,从训练计划到营养搭配,事无巨细。
有时我们一聊就是一整天,连吃饭都忘了。
「你们感情真好。」
其他教练都这么说。每当这时,张小芳就会脸红,低着头快步走开。
然而,并不是所有人都欢迎我的到来。
钱主任处处和我作对,总是挑剔我的训练方法。
「李教练,你这种军队式的训练方法太落后了!」
有一次,他当着学生的面说,「现在是新时代,要用新思维!」
我并不反驳,只是继续按自己的方式带队。
军营里学到的,不仅是训练方法,更重要的是纪律和坚持。
慢慢地,我的训练成效开始显现。
队里的孩子们进步很快,特别是在意志力和纪律性方面。
「李教练,我们喜欢您的训练方式。」
队长小周说,「虽然很苦,但是真的能感觉到自己在进步。」
张小芳也经常来观摩我的训练。
有一次,她悄悄告诉我:
「你知道吗?现在别的队都在打听你的训练方法呢。」
「是吗?」
我有些不好意思,「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,就是把部队的一些好传统带过来了。」
「就是这些传统最珍贵啊。」
她认真地说,「现在的孩子,最缺的就是这种精神。」
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。
省体校进修结束后,我对训练更有心得了。
把军营里的作风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,效果出奇的好。
但钱主任似乎更不满了。
他处处给我使绊子,从器材分配到训练场地,都暗中刁难。
「李教练,你要不要考虑换个地方?」
有一天,张小芳欲言又止地问我,「我听说市里的体校在招人...」
「不用。」
我斩钉截铁地说,「既然选择了这里,就要坚持到底。
再说,这些困难跟部队里比起来,都不算什么。」
听到这话,张小芳的眼睛亮了起来:
「你果然还是那个军人。」
「永远都是。」我笑着说。
这时,训练场上传来了孩子们整齐的口号声。
那是我教给他们的军歌,每次训练结束都要唱一遍。
看着夕阳下认真训练的孩子们,我忽然明白了,为什么老排长要留我那九天。
也许他早就看出来了,我真正的天赋不在当兵提干,而是在培养下一代。
